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加速渗透,“AI 炒股”“智能投顾”“AI 荐股机器人” 等概念逐渐走进大众视野。AI 技术为金融市场带来效率提升、服务升级的同时,不法分子利用大众对 AI 技术的陌生感,往往通过包装 “高科技” 概念、营造 “专业权威” 形象,实施诈骗。
常见AI金融诈骗场景
以下三类高发 AI 金融诈骗场景,可能单一出现,也可能交叉出现,需投资者警惕。
场景 1:“AI 智能投顾平台”—— 无资质的 “伪 AI” 骗局
诈骗套路:不法分子搭建虚假 APP 或网站,命名为 “XXAI 智能投顾”“全球 AI 财富管家”等类似名称,宣称 “由海外顶尖 AI 团队研发,年化收益 30% 以上,零风险”。用户注册后,需先缴纳 “会员费”(如 999 元 / 季度、2999 元 / 年)才能解锁 “AI 荐股功能”,或被诱导将资金转入平台指定的 “第三方托管账户”(实际为私人账户),由 “AI 系统自动操盘”。初期可能返还小额收益诱导用户加大投入,后期则以 “AI 系统升级”“市场波动导致冻结” 为由,关闭平台、卷款跑路。
识别要点:
这种诈骗方式类似于其他常见诈骗平台手段,只不过是以AI为噱头。类似的诈骗手段还有冒用正规金融机构名义等。我们可从以下几点去鉴别:
查资质:正规投顾平台需取得证监会颁发的 “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”,可通过证监会官网查询;
看资金流向:正规平台不会要求资金转入私人账户,而是通过第三方存管(如银行)或基金公司直销账户进行管理;
辨宣传:若出现 “零风险”“保底收益”等表述,均为违法违规宣传,很有可能为诈骗。
下载来源:正规平台均可通过其官方网站进行下载,通过QQ群、微信群等方式发链接或二维码下载的平台均不可信。
场景 2:“金融网红 + AI 荐股”—— 借 “技术光环” 收割粉丝
诈骗套路:在短视频平台、直播间打造 “AI 投资大神” 人设,自称 “拥有 10 年量化交易经验,AI 模型精准捕捉牛股”,通过展示 “某只股票经 AI 推荐后 3 天涨 20%” 的虚假案例(实际为 P 图或挑选短期暴涨股)吸引粉丝关注。后续以 “加入 AI 荐股群”“获取 AI 选股池” 为由,收取 按月收取“服务费”,或诱导粉丝在其推荐的 “非正规交易平台”(如境外非法期货平台)开户交易,通过手续费、点差等方式赚取暴利。
识别要点:
查人员资质:从事证券荐股需取得 “证券投资顾问资格证书”,可通过中国证券业协会 “从业人员信息公示” 系统查询,无资质的 “金融网红” 荐股均属非法;
验案例真实性:要求提供推荐股票的历史记录(如具体时间、价格、推荐理由),并进行核实,若对方以 “AI 算法保密”“数据不公开” 为由拒绝,大概率为虚假宣传;
警惕 “场外平台”:境内合法的证券交易只能通过沪深交易所授权的证券公司进行,任何 “境外平台”“现货交易平台” 推荐股票、期货,很可能涉嫌非法经营。
场景 3:“AI 概念炒作”—— 借 “热点” 诱导跟风投资
诈骗套路:不法分子利用市场对 “AI 概念” 的关注,通过微信群、股吧等渠道散布虚假信息,如 “某上市公司与海外 AI 巨头签订百亿合作协议”“某 AI 芯片公司即将获得重大技术突破”,诱导投资者跟风买入相关股票。待股价短期上涨后,不法分子趁机抛售手中提前持有的股票(即 “拉高出货”),导致股价暴跌,跟风投资者被套牢。此外,还可能包装 “AI 主题私募产品”“AI 产业基金”,以 “稀缺额度”“优先认购权” 为噱头,向投资者非法募集资金。
识别要点:
核信息来源:上市公司重大合作、技术突破等信息,需以公司在交易所官网发布的公告为准,而非微信群、个人朋友圈的小道消息;
查产品备案:合法存续的私募产品需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,可通过 “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信息查询” 系统核实。
免责声明:
本内容仅为投资者教育目的而发布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京管泰富力求发布内容准确可靠,但不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、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,亦不对因使用该信息而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。基金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